第82章
有小宫女送了太医熬好的药进来,念珠接过端到卫氏的面前,伺候着她用了,动作轻柔,但言语却依旧锐利:“卫小主儿,奴才会一直盯着您的,您要好好休息,好好养病!”
卫氏自嘲的笑了笑,抬起手给她看:“你瞧瞧我如今这模样,便是有心思,又能做什么?放心,我也不是不知感恩之人,贵妃娘娘救我性命,我虽可能无力相报,但也绝不会忘恩负义。”
念珠瞧着她这样子也的确做不了什么,才算是稍微放心,又去端了粥过来,还帮她扒好了咸蛋。
“您太久没好好饮食,太医说得慢慢调理,暂时只能用些清粥,”
念珠念叨着,“咸蛋也不能多吃,稍微借些味道,就是了。”
卫氏努力让自己多咽下几口,可终究是吃不下太多。
念珠也不逼她,见她吃不下了就收了碗:“粥随时都有,您想吃了便说,不麻烦。”
说罢,她收拾好托盘,往门外走去。
在她离去之前,卫氏突然开口道:“沁儿,你是个好的,是我当初,辜负了你。”
念珠愣了一下,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道:“往事不必再提。奴才叫念珠,是贵妃主子亲赐的名字。”
……
胤礽的病来的突然,好的也快,没过两天,便又生龙活虎了。
病好了之后,他像是突然长大了许多,不再排斥读书,反而每日都压着胤褆一起去听课。
张英很欣慰,于是他在向康熙汇报的时候,便提出了明年让太子出阁读书之事。
康熙没有反对,点头道:“等明年太子过完五岁生辰后吧,到时候应该也有力气拿笔了。”
张英又道:“皇上该早为太子选定伴读人选,正好可以先观察一下品性如何。”
康熙笑着看他:“你家那个宝贝疙瘩,是不是该送进宫来了?”
张英的二儿子张廷玉,比胤礽要大上两岁,按年纪,其实给胤褆做伴读正合适。
但康熙之前给胤褆选伴读的时候,正赶上张廷玉出了痘,自然不能进宫,便选了旁人,如今胤礽要读书,康熙又想起了他。
张英一提起这个儿子就是一脸骄傲,他倒要看看到底如何出色的。
张英其实不太想让儿子进宫做伴读的。
皇子伴读,说着好听,但实际上却很辛苦。
每日要早起晚归不说,读书之时还得把握好尺度,学的太好显得皇子不才,不行,学的不好叫皇子丢人,更不行。
更别说若是皇子顽劣犯错,挨罚的都是伴读了。
故而当初给胤褆选伴读的时候,即便张廷玉没出痘,张英也是要想办法叫儿子逃开的。
他虽然不喜欢用戒尺教导学生,但别的师傅可有喜欢的,听说胤褆有个伴读被罚得狠了,受惊过度,如今已经吓得不敢进宫了。
但如今是给太子选伴读,张英便犹豫了。
一则太子聪慧又和善,必会善待伴读,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便是有师傅想惩戒,太子也会护着。
二则,那是太子。
太子伴读,未来必入詹事府,等有一日,便是天子近臣。
皇上当初的伴读除了出身包衣的曹寅之外,都放出去地方历练了,将来最差也是一方大员。
而曹寅,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未来执掌皇上钱袋子的人,虽不能封侯拜相,但荣华富贵是必少不了的。
皇上对曹寅的维护也是所有人都看在眼中的。
这次行宫之事闹得这么大,涉事的侍卫都获了罪,也唯有曹寅能全身而退,这等天恩,便是张英也有些艳羡。
他是直臣,但不是愚直,否则他又何必要给帝王家卖命呢?
他自是希望自己儿子的未来能一片坦途,而做太子伴读,便是个极好的机缘。
他对自己的儿子有信心,定能入得了太子的眼,这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张英咬了咬牙,还是接了。
“臣替犬子谢过皇上隆恩,必会叫他好生陪伴太子爷读书!”
康熙对张英的识相很满意,又叫他留心拟一份候选名单来,不拘宗室子弟还是朝臣之子,但凡有年纪合适,天资聪颖的,都可以选看,最终定下四人,给太子伴读。
哦,不对,去掉已经选定的张廷玉,只剩下三个坑了。
虽说是让张英拟定名单,但实际上康熙心里早就有些想法。
赫舍里氏是胤礽的母家,必然要出一个;
佟佳氏是康熙的母家,也该有一个;
另外为了安抚宗室,还得有个姓爱新觉罗的孩子进来才行。
原本按照如今宗室的实力,这个伴读的名额该落在安亲王府才对,但因为行宫之事,康熙对安亲王府的家教不抱什么希望,故而便叫张英往康亲王府仔细看看。
康亲王杰书是宗室里除了安亲王岳乐之外,最善征战之人,十三年奉命征讨耿精忠,十五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如今耿精忠已投诚,杰书正在福州与台湾郑经的军队交战,只待收复沿海之地。
论战功,杰书不在安亲王之下,而对比守旧顽固的安亲王,杰书更忠于康熙,从不与那些没事找事的八旗宗室为伍,康熙自然也更愿意提拔他。
故而这最后一个伴读人选,便择定从康亲王府出。
当然,表面上该做的功夫也不能少。
卫氏自嘲的笑了笑,抬起手给她看:“你瞧瞧我如今这模样,便是有心思,又能做什么?放心,我也不是不知感恩之人,贵妃娘娘救我性命,我虽可能无力相报,但也绝不会忘恩负义。”
念珠瞧着她这样子也的确做不了什么,才算是稍微放心,又去端了粥过来,还帮她扒好了咸蛋。
“您太久没好好饮食,太医说得慢慢调理,暂时只能用些清粥,”
念珠念叨着,“咸蛋也不能多吃,稍微借些味道,就是了。”
卫氏努力让自己多咽下几口,可终究是吃不下太多。
念珠也不逼她,见她吃不下了就收了碗:“粥随时都有,您想吃了便说,不麻烦。”
说罢,她收拾好托盘,往门外走去。
在她离去之前,卫氏突然开口道:“沁儿,你是个好的,是我当初,辜负了你。”
念珠愣了一下,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道:“往事不必再提。奴才叫念珠,是贵妃主子亲赐的名字。”
……
胤礽的病来的突然,好的也快,没过两天,便又生龙活虎了。
病好了之后,他像是突然长大了许多,不再排斥读书,反而每日都压着胤褆一起去听课。
张英很欣慰,于是他在向康熙汇报的时候,便提出了明年让太子出阁读书之事。
康熙没有反对,点头道:“等明年太子过完五岁生辰后吧,到时候应该也有力气拿笔了。”
张英又道:“皇上该早为太子选定伴读人选,正好可以先观察一下品性如何。”
康熙笑着看他:“你家那个宝贝疙瘩,是不是该送进宫来了?”
张英的二儿子张廷玉,比胤礽要大上两岁,按年纪,其实给胤褆做伴读正合适。
但康熙之前给胤褆选伴读的时候,正赶上张廷玉出了痘,自然不能进宫,便选了旁人,如今胤礽要读书,康熙又想起了他。
张英一提起这个儿子就是一脸骄傲,他倒要看看到底如何出色的。
张英其实不太想让儿子进宫做伴读的。
皇子伴读,说着好听,但实际上却很辛苦。
每日要早起晚归不说,读书之时还得把握好尺度,学的太好显得皇子不才,不行,学的不好叫皇子丢人,更不行。
更别说若是皇子顽劣犯错,挨罚的都是伴读了。
故而当初给胤褆选伴读的时候,即便张廷玉没出痘,张英也是要想办法叫儿子逃开的。
他虽然不喜欢用戒尺教导学生,但别的师傅可有喜欢的,听说胤褆有个伴读被罚得狠了,受惊过度,如今已经吓得不敢进宫了。
但如今是给太子选伴读,张英便犹豫了。
一则太子聪慧又和善,必会善待伴读,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便是有师傅想惩戒,太子也会护着。
二则,那是太子。
太子伴读,未来必入詹事府,等有一日,便是天子近臣。
皇上当初的伴读除了出身包衣的曹寅之外,都放出去地方历练了,将来最差也是一方大员。
而曹寅,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未来执掌皇上钱袋子的人,虽不能封侯拜相,但荣华富贵是必少不了的。
皇上对曹寅的维护也是所有人都看在眼中的。
这次行宫之事闹得这么大,涉事的侍卫都获了罪,也唯有曹寅能全身而退,这等天恩,便是张英也有些艳羡。
他是直臣,但不是愚直,否则他又何必要给帝王家卖命呢?
他自是希望自己儿子的未来能一片坦途,而做太子伴读,便是个极好的机缘。
他对自己的儿子有信心,定能入得了太子的眼,这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张英咬了咬牙,还是接了。
“臣替犬子谢过皇上隆恩,必会叫他好生陪伴太子爷读书!”
康熙对张英的识相很满意,又叫他留心拟一份候选名单来,不拘宗室子弟还是朝臣之子,但凡有年纪合适,天资聪颖的,都可以选看,最终定下四人,给太子伴读。
哦,不对,去掉已经选定的张廷玉,只剩下三个坑了。
虽说是让张英拟定名单,但实际上康熙心里早就有些想法。
赫舍里氏是胤礽的母家,必然要出一个;
佟佳氏是康熙的母家,也该有一个;
另外为了安抚宗室,还得有个姓爱新觉罗的孩子进来才行。
原本按照如今宗室的实力,这个伴读的名额该落在安亲王府才对,但因为行宫之事,康熙对安亲王府的家教不抱什么希望,故而便叫张英往康亲王府仔细看看。
康亲王杰书是宗室里除了安亲王岳乐之外,最善征战之人,十三年奉命征讨耿精忠,十五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如今耿精忠已投诚,杰书正在福州与台湾郑经的军队交战,只待收复沿海之地。
论战功,杰书不在安亲王之下,而对比守旧顽固的安亲王,杰书更忠于康熙,从不与那些没事找事的八旗宗室为伍,康熙自然也更愿意提拔他。
故而这最后一个伴读人选,便择定从康亲王府出。
当然,表面上该做的功夫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