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林柳点头:“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科举出来的进士又称天子门生,打从科举入仕开始,便与新皇利益绑定。虽然多年之后,这些进士又会发展出无数的利益小团体,但在他们刚刚入仕的时候,新皇显然是他们唯一的倚仗。
  只有靠着新皇,他们才能与朝中老臣对抗,才能得到成长的机会,否则便只能投靠其他势力,或是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但投靠皇上,显然比投靠其他势力更靠谱。
  所以开恩科,尽早选出合适的人选培养属于自己的心腹势力,显然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这个提议是真的不错,林如海也跟着点了点头:“等谈完之后,可以直接下旨开恩科,时间最好在四个月后,让驿站传令官快马加鞭,最好在一个月内将消息传达各地。”
  林柳点头,开口道:“可以安排一队士兵护送,保护想要参加科举的举人。一来安全,二来也不至于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到时候来到京城,大概还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休整时间。”
  林如海转头看向季崧:“这法子倒是不错,只是到时候就要麻烦季将军帮忙守着京城,不能让不怀好意之人进京。”
  季崧点头,表情非常严肃。
  林柳想了想:“之前来京恭贺我登基的将领,我之前的打算是将他们全都打散,然后分去原本隶属于其他将军的军队,同时安插一个季崧的亲兵,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将领与将军产生羁绊太深,从而在将军的影响下做出不好的事儿。”
  林如海与季崧看向林柳,认真倾听她接下来的话。
  她笑了笑,道:“我在想,是不是要趁着丰收之前的这段时间,将所有官员筛查一遍,排除有严重违法犯罪的官员,再将剩下的官员如军队一般,将同样品阶的官员打散,换到其他地方做官?”
  “等到恩科结束,再从中抽取一批合适的年轻官员,送去这些官员身边学习。”
  说是学习,也是监视。
  有这些急于表现的年轻官员盯着,那些官场老油条就算想做手脚,也畏首畏尾,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季崧与林如海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显然,这个法子非常不错。
  林柳眨眨眼,笑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今河水刚退,想要将田地整理恢复成没有受灾之前的样子,没有一两个月显然做不到。”
  “但一两个月后,最好的播种时间就过去了。”林柳笑笑,“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将马铃薯与红薯等高产作物推广下去,不说别的,至少不能让受灾的老百姓继续饿肚子。”
  林如海与季崧一愣——
  “马铃薯?”
  “红薯?”
  他们倒是吃过,不过是作为蔬菜,可不知道这东西还是高产作物。
  第106章
  马铃薯就是土豆, 产量非常大,在现代已经是全球五大主粮之一。红薯虽然没有马铃薯饱腹感强,但这东西带着甜味儿, 非常受老百姓喜欢。
  最关键的是, 这两种作物都不怎么挑地,除了极个别地方,这两样作物完全可以在全国大范围种植。
  新中国成立后,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土豆与红薯在那许多年的饥荒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乾隆皇帝一生没干多少正事儿, 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他在位期间, 人口总数翻倍提升,达到了几万万之数。但最大的功劳并非是乾隆朝吏治清明,或是国家在乾隆治理之下有多富裕, 而是因为土豆与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在他在位期间终于推广到了全国大半地方。
  粮食充足, 按照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人口自然得到提升。
  而现在, 红楼世界的红薯与土豆还不曾走进老百姓的家里,只是作为权贵们的特供蔬菜,极少得到大范围种植, 自然也就无人得知这两种作物到底有多高产。
  看着两人求知若渴的眼神,林柳认真解释:“土豆与红薯的种植方法,前者更适合发芽后切块种植;后者更适合发芽抽条后扦插种植。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需要的种子都相对较少,得到的收获却非常大。”
  林如海与季崧看向林柳,想要得到一个准备的答案。
  林柳想了想,说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亩产两千斤, 若是侍弄得好,甚至可能更多。”
  事实上,如果大范围科学种植土豆,哪怕只是普通品种,土豆的亩产量是能够达到亩产三千到五千斤的;而若是一些进行选育后的优质品种,再让人精心照料,土豆的亩产量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八千斤。
  土豆如此,红薯并不会比它少多少。
  但一来这个时候的土豆与红薯肯定是最普通不过的原始品种,二来这个时候的一斤又是十六两,所以林柳将亩产数量往下压了许多。
  但即便只是亩产两千斤,也足以林如海与季崧感到震惊了。
  毕竟这时候的粮食,最高也不过亩产四五百斤而已。
  杂交水稻面世之前,粮食永远是每代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季崧离开林家之后,在社会底层生活过几年;林如海当年推广盐田法的时候,更是亲自与老百姓接触过好几年时间。
  两人对如今的主粮,小麦与水稻的亩产量都非常清楚。
  亩产两千这个数字落入两人耳中,他们几乎要以为自己听错,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达成,同样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林柳笑道:“关键这两种作物不怎么挑土地。”
  两人猛地站起身,几乎克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之情,非常想要亲自到受灾地方去一趟,一定要亲眼验证土豆被大范围种植之后,亩产量到底有没有那么夸张。
  林柳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心里也微微发热。
  不过……
  她笑着制止了两人:“我知道你们都想要到受灾的地方去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但是不行,如今的朝廷离不开父亲,而之后的恩科更需要季崧亲自保护。”
  两人身体一僵,微有些错愕地看向林柳。
  林柳微笑:“难道你们想要将我一个人留在京城?”
  这话一出,林如海与季崧二人发热的脑子瞬间冷静下来。他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气。
  林如海摇头:“不能亲眼见证土豆收获的时刻,实在太可惜了。”
  季崧同样一脸遗憾。
  林柳失笑,为两人指了一条明路:“你们虽然不能去受灾的地方,但京城又不是没有土地,你们大可以在京城找块地种下土豆,只要最后结果没错,不也一样?”
  林家从来不缺土地,季崧受封国公之后,也得到了大片土地。
  再者说……
  “我记得皇庄常年种植有土豆,你们若是不想自己种植,其实还可以将皇庄上负责土豆种植的人叫来问问。”林柳笑笑,“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种植一亩那么多,但根据他们种植土地产量,还是可以推测土豆的亩产量的。”
  听到解决办法,林如海与季崧两人才算是没有那么遗憾了。
  林如海开口道:“若是我们都不能去,你打算派谁去主持,在受灾的地方推广土豆与马铃薯种植一事?若是这两样作物真有这么高的亩产量,那么这个负责推广土豆与红薯的任务就是一个香饽饽,是可以记入史册的大功劳。”
  林柳点点头:“龟龄不是在江南?让人在京城大范围搜罗土豆与红薯,同时带上皇庄那些负责种植土豆与红薯的农人,到时候派一支军队带上圣旨,将人与种子全都送去灾区。龟龄聪慧,定然会将此事做得很好。”
  顿了顿,她想到了鹿岁与鹤年,“还可以让鹤年在报纸上大肆鼓吹一番红薯与土豆的高产量,让鹿岁将报纸送去灾区,宣传一番,也让龟龄在推广新作物的时候,受到阻碍小一些。”
  事实上,在错过了今年的春种之后,灾区今年注定不会有收获。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这时候龟龄带上土豆与红薯去,说是种植出来后可以当主粮,可以让他们今年不饿肚子,老百姓是肯定不会拒绝土豆与红薯的。
  但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人,京城这边还好,因为杀了太多人,抄了太多人的家,倒是安安分分没有太多幺蛾子。
  其他地方因为没有受到太多损伤,对林柳也没有太多敬畏,只怕有不少人想要趁机搞事。
  林柳想了想,道:“不如再给龟龄送一把尚方宝剑,允他先斩后奏的权利?”
  林如海看着林柳,无奈笑了笑:“你若是想给,便给吧。”
  也挺好,至少说明小麒麟是真的信任龟龄。
  林柳看向季崧,见他也点了点头,于是毫不犹豫定下此事。
  林柳突然想到一件事:“啊,我差点儿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我得写封信告诉龟龄。”
  林如海与季崧面面相觑,有些疑惑。
  好在林柳很快解释,“就是土豆与红薯虽然产量都非常大,但土豆其实更适合当做主事,红薯却有一些限制。土豆吃再多都没什么问题,只要注意一下,不要吃发芽与发青了的就好,因为有毒;红薯却不能吃太多,吃多后不但会腹涨不消化,还可能引起腹胀、烧心、泛酸等症状,严重一些的还会肚子疼。”
  也是因为这样,土豆跻身全球五大主粮之一,红薯更多却还是被当做零嘴儿和蔬菜。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林柳笑笑,“土豆与红薯可以加工一下,做成粉条。红薯粉条味道非常好,也没有这么多限制。只是做成粉条后,数量就没那么多了。”
  林如海想了想,点头:“你给龟龄写信的时候,一并将红薯与土豆粉条的做法告诉龟龄,在食物不够的时候,老百姓也不傻,肯定不会糟蹋粮食,但等危机过去,这种粉条也许可以让他们做来卖钱,改善一下生活。”
  土豆粉其实现在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是吧,这东西是前朝宫廷发明的,与土豆一样,至今只在皇室、权贵阶层流传。
  林如海倒是没听说过红薯也能做粉条,不过想想,若是两者都可以当做主粮,可以做粉条也实属正常。毕竟小麦可以做面条,大米也可以做粉条,土豆有土豆粉,红薯可以做红薯粉也没什么奇怪的。
  季崧打小就喜欢到处乱晃,下意识感叹了一句:“只是粉条其实不太好卖,若是有什么出名食物,老百姓光是做粉条,就能发家致富了。”
  林柳眼睛一亮,若是有什么吃的出名,指不定还真能帮助灾区发展一下经济。
  土豆粉似乎没什么出名的做法,红薯粉却能做酸辣粉,这种食物全国知名,非常受欢迎。
  不过转念一想,她又摇头否认了这个想法。
  酸辣粉盛行于川蜀等喜欢吃辣的地区,而此次受灾的地方更偏向江南,口味酸甜,根本就吃不了辣。
  以后倒是可以做来吃吃
  不过在此之前,她还得推广一下辣椒。
  三人又商量了一些事儿,然后便商量着确定了给龟龄的圣旨,并让人将中书省的官员叫进来,抄写誊录一边,然后由林柳亲自盖上玉玺。
  写完给龟龄的圣旨,林如海又想起他们之前说的事儿:“开恩科的圣旨也要尽快写好,早一日送到全国各地,来参加恩科的人就更多,选出来的质量也更好。”
  季崧点点头,也提醒到:“还有调任官员的圣旨,也该将吏部官员叫来一起商量,一定要在恩科之前确定各地官员的去处,等到恩科结束,便能将这些新科进士的去处一并安排了。不然等到恩科结束再来商量现如今这些官员的去处,只怕在忙乱中会出现差错。”
  林柳点点头:“父亲对朝中官员更熟悉,调任官员一事就交给父亲负责?军中将领的安排,季崧更熟一些,便由你安排吧?”
  两人点头,对此没有异议。
  那便只剩下恩科的圣旨。
  林如海文采更好,正要如之前一般,起草拟定圣旨草本。
  林柳突然开口:“父亲,若是这次恩科不设定考生功名,只要愿意进京的读书人都可以报名此次恩科,您觉得会出乱子吗?”
  林如海笔尖一顿,略带几分惊讶地看向林柳。
  思索半晌后,他开口:“你是想让女子也可以报名此次恩科?”
  林柳虽然成长许多,这段时间下来也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技能,但在他与季崧面前,还是没什么防备,心里想什么,也不会特意隐藏。
  所以他很清楚,林柳选择当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要改变女性的地位。而想要改变某一群体在社会上的地位,最便捷的便是,让其中一部分人进入朝堂,拥有话语权。
  只有群体中有人拥有了对整个国家指手画脚的权利,整个群体的地位才会得到改善。
  只奢求别人施舍,显然不可能。
  林柳看了眼林如海,见他并未生气,又转头看向季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