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申生_88
夷吾忙凑近前去,然而耳边只有气息拂过,没有半点声音。他料想是申生虚弱,无力出声,便道:“哥哥先养好身子再说吧。没事的,有我在。”
申生面上焦急,勉力举起手来,伸出手指。
夷吾会意,便将自己的掌心摊开。
只见申生指尖虚浮,在上面写了“借粮”两个字。
夷吾见他此时还在惦记国事,心中五味杂陈,怔了怔才问道:“向谁?”
申生虽然虚弱,目光却是清明,他手指动着,写下的赫然就是一个“秦”字。
夷吾目光闪动,不禁又想起贾君的话来。然而申生握着他的手,痛苦又殷切地注视着他,他最终答应了下来。
———————————————————————————————————
向秦国借粮,是很难启齿的。
两国因为没有割让土地的事已经生了嫌隙,而且还是自己这边理亏,此时过去求助,根本是自取其辱。夷吾也不抱什么希望,将自己新提拔的吕甥派了出去。
不久之后,秦国君臣便在秦宫中接待了这位晋国来的使者吕甥。
秦国那边压抑了许久的不满终于有了突破口,听完吕甥的来意,一名臣子嘲讽道:“这大约便是背信弃义的下场。唉,就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
吕甥却并不生气,平和道:“天道爱人,岂会故意杀生?”
秦国的臣子是唇枪舌剑,他的回应也是不卑不亢。
就这样,吕甥先是解释了,之前国君是受了权臣里克的挟制,而此时里克也已经伏诛,又答应平息饥荒后履行前约,与秦国再修交好,最后就连天下大势都搬了出来,引经据典,细说诸侯互相襄助的旧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竟让对方从盛气凌人成了哑口无言。
秦君嬴任好坐于上首,默然听了半晌,微笑道:“好,寡人同意借粮。”
一名秦国臣子还要反对,被他摆手止住,向吕甥道:“你这便回去传达吧,秦国的借粮随后就到。”
吕甥大喜,再三拜谢,告辞而去。
那名反对的秦国臣子留了下来,进言道:“君上为何同意?晋国背信弃义在先,我们干脆就此起兵,便能将应得的土地都夺回来。”
“夺回来以后呢?”嬴任好道,“晋国同仇敌忾,倒是君臣紧密,上下一心了。”
他笑了笑,手指拂过脸侧茂密的胡须:“送他回国去了,又借粮食给他,一帮再帮,民心在寡人这,天道也在寡人这,急什么?”
嬴任好抬起头,又问另一名臣子:“让你散布的消息如何了?”
那臣子恭敬道:“已传到晋国去了。”
嬴任好道:“做得好!接着再传,就说寡人已与重耳通了书信。夷吾那傻小子,必然狗急跳墙。到时候他先来犯我,打他也就是顺理成章。”
那臣子于是恍然,大赞“君上英明”。
十月初,秦国派遣数百船只,前后相属,在黄河中顺流而下,将十万石粮食运到了晋国。一时间,晋国的灾民们喜极而泣,既感激秦君宅心仁厚,又称赞秦国富裕强盛。
申生面上焦急,勉力举起手来,伸出手指。
夷吾会意,便将自己的掌心摊开。
只见申生指尖虚浮,在上面写了“借粮”两个字。
夷吾见他此时还在惦记国事,心中五味杂陈,怔了怔才问道:“向谁?”
申生虽然虚弱,目光却是清明,他手指动着,写下的赫然就是一个“秦”字。
夷吾目光闪动,不禁又想起贾君的话来。然而申生握着他的手,痛苦又殷切地注视着他,他最终答应了下来。
———————————————————————————————————
向秦国借粮,是很难启齿的。
两国因为没有割让土地的事已经生了嫌隙,而且还是自己这边理亏,此时过去求助,根本是自取其辱。夷吾也不抱什么希望,将自己新提拔的吕甥派了出去。
不久之后,秦国君臣便在秦宫中接待了这位晋国来的使者吕甥。
秦国那边压抑了许久的不满终于有了突破口,听完吕甥的来意,一名臣子嘲讽道:“这大约便是背信弃义的下场。唉,就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
吕甥却并不生气,平和道:“天道爱人,岂会故意杀生?”
秦国的臣子是唇枪舌剑,他的回应也是不卑不亢。
就这样,吕甥先是解释了,之前国君是受了权臣里克的挟制,而此时里克也已经伏诛,又答应平息饥荒后履行前约,与秦国再修交好,最后就连天下大势都搬了出来,引经据典,细说诸侯互相襄助的旧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竟让对方从盛气凌人成了哑口无言。
秦君嬴任好坐于上首,默然听了半晌,微笑道:“好,寡人同意借粮。”
一名秦国臣子还要反对,被他摆手止住,向吕甥道:“你这便回去传达吧,秦国的借粮随后就到。”
吕甥大喜,再三拜谢,告辞而去。
那名反对的秦国臣子留了下来,进言道:“君上为何同意?晋国背信弃义在先,我们干脆就此起兵,便能将应得的土地都夺回来。”
“夺回来以后呢?”嬴任好道,“晋国同仇敌忾,倒是君臣紧密,上下一心了。”
他笑了笑,手指拂过脸侧茂密的胡须:“送他回国去了,又借粮食给他,一帮再帮,民心在寡人这,天道也在寡人这,急什么?”
嬴任好抬起头,又问另一名臣子:“让你散布的消息如何了?”
那臣子恭敬道:“已传到晋国去了。”
嬴任好道:“做得好!接着再传,就说寡人已与重耳通了书信。夷吾那傻小子,必然狗急跳墙。到时候他先来犯我,打他也就是顺理成章。”
那臣子于是恍然,大赞“君上英明”。
十月初,秦国派遣数百船只,前后相属,在黄河中顺流而下,将十万石粮食运到了晋国。一时间,晋国的灾民们喜极而泣,既感激秦君宅心仁厚,又称赞秦国富裕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