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然而,苏凉不知道是没看到,还是故意不回复。
  回到港城之后,苏凉也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将自己毕业之后的物品全都陆陆续续寄到了港城,利用周末的时间好好整理了一下,一直到周日中午,才去了研究所一趟。
  刘家业自然还是跟着他的老板在加班,看到苏凉,笑着打了声招呼:“回来了?你不在,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似的。”
  苏凉哈哈笑:“少了个人嘛。”
  刘家业也跟着笑:“那可不止少了一个人。”
  苏凉疑惑:“还有人也请假了吗?”
  刘家业笑而不语,却是将抱着的小箱子递给了她,眨了眨眼:“补货。”
  “酸奶啊。”苏凉立刻就明白了,看着箱子里整整齐齐的十六盒酸奶,问道,“这个很贵的呀,这一箱子就一百多块,你们的饭卡够刷的吗?”
  研究所给苏凉的饭卡里面,每个月充五百块,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剩下的钱可以去食堂小超市买些水果或是米面,以及生活用品什么的。
  一楼食堂大厅,饭菜便宜,不论吃什么,一顿都是三块钱。
  刘家业摊了摊手:“刷的老板的饭卡,我只管按照吩咐办事。再说了,老板能没饭吃?”
  苏凉一想也是,便快快乐乐收了下来,反正明景晏也要喝的,又不是她一个人吃了白食:“谢谢你啊,刘师兄。”
  刘家业摆了摆手:“我先去实验室了。”
  苏凉应了一声,先将办公桌上的文件收拢了一下,看看离开的这一周时间里,又多了哪些报表,按照时间顺序一一排好,明天上班之后再做,然后将办公室的卫生收拾了一下,便回家去了。
  苏凉前脚刚走,明景晏就从实验室走了出来,眼角耷拉着,看上去有些疲倦。
  刘家业跟在他后头:“老板,这个项目到此为止算是差不多了吧?”
  明景晏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路过综合办公室,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从苏凉的抽屉里拿了一盒酸奶,又看到桌子上的文件有动过的痕迹,便问道:“苏凉刚刚过来了?”
  刘家业点头:“四十分钟之前,我在路上遇到小苏了,这会儿应该回家去了吧?”
  明景晏没再多问,只说:“回去休息吧,周一下午过来就行。”
  刘家业应了一声:“老板,那我先走了。”
  明景晏冲着他挥了挥手,自己也向着宿舍楼的方向走去。
  刚回到家,父母都还没下班,苏凉便回了自己卧室,拿出几套考研真题准备刷一刷,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张诚。
  苏凉很意外,难道前阵子那事儿还有什么后遗症吗?
  通常来说,除非有天大的事,不然张诚不会主动给她打电话,甚至,张诚可能都没有她的号码。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一辈子已经毁了,不能再连累别人。
  两人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高考完的暑假。苏父接到高中学校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告知他,苏凉考了680分,全省排名105名,b大招生办打来电话,询问苏凉的意见。
  苏母高兴的不得了,给了苏凉一千二百块钱,让她自己去镇上买件名牌裙子,开学的时候穿。
  苏凉本来不愿意去,被母亲一再催促,便骑着电瓶车去了镇上。她本来只打算花二百块随便买件裙子回去应付母亲来着,却在镇医院的门口遇到了张诚。
  那时候,张诚刚刚结束三年的牢狱生活,回到老家。
  他家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因为失手杀死那个男人,他与父族那边的亲戚,几乎是断绝了往来,只剩下母亲相依为命。但也因此,他回家之后,并不能找到什么正经工作,就连种棉花,都没人帮忙,大家三无成团相互帮忙,单单就把他们母子二人撂出来。
  那一天,张诚的母亲突发疾病,送到了镇医院,但他身上却没有一块钱。他在医院大厅里请求先为母亲治病,自己立刻去筹钱,却被认出来,是三年前杀父案的当事人。
  小地方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情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凉将母亲给自己用来买裙子的一千二百块钱给了张诚。其实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张诚是谁,只是单纯觉得,治病比买裙子重要。
  也是因为这一千二百块钱,张诚将她当成了大恩人,帮她处理了不少麻烦。
  苏凉知道他家的事儿,还是在大半个月之后。
  她考上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父母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她奶奶还有叔叔婶婶就不怎么高兴了。
  苏凉要去读大学了,就意味着要花更多钱,他们没办法从苏凉父母身上吸到更多血了,能高兴起来吗?
  她那个祸害堂弟,更是做了一件令人恶心至极的事情——他收了当地一个小混混五千块钱,承诺帮他把苏凉骗出来,让这位大哥睡一次他可能一辈子都高攀不上的“女大学生”。
  张诚意外得知了这个消息,将苏凉救了下来。也是从那之后,祸害堂弟再也不敢往苏凉跟前凑,见了她就躲得远远的。
  这时候,苏凉才知道张诚家里发生的那些糟心事,知道他是为了反抗常年家暴的父亲,才失手杀了他。
  因为当时未成年,且他也被打的奄奄一息,庭审宣判的时候本来可以更轻的,但他奶奶和叔伯们不依不饶,最终判了三年。
  回想起往事,苏凉忍不住叹息一口气,接通了电话:“诚哥。”
  那边沉默了一会儿,才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别叫我诚哥,听着就不吉利。”
  苏凉嘿嘿笑:“这都是迷信!——找我有事?”
  张诚说道:“前阵子你介绍来的那几个人,那个男的,你要离他远点。”
  苏凉眨了眨眼:“啊?他怎么了?”
  “看着人模人样的,应该是个成功人士吧?”张诚斟酌着说道,“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这个人的道德底线很低,你还小,没见过外面形形色色的坏人,还不适合跟这种人打交道。”
  苏凉“咦”了一声,没想到张诚还有这样的本事。
  能接受一女配四男,而且他还得意洋洋于自己的正宫地位,就好像建立了一个王国一样,这种人他能有什么道德底线?能遵纪守法就不错了。
  张诚语重心长:“你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了,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肯定也有很多优秀的人,不会比他差,千万别被他的表象迷了眼。”
  苏凉应下:“嗯,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好了,我现在一心考研,没别的想法。之前我的确认识他,不过也没什么特殊关系,都是因为我跟江晚晚长得像,他才愿意屈就来找我。不过现在,你看他跟江晚晚感情那么好,肯定不会理我了。”
  张诚便放心了。
  苏凉又说:“对了,这次帮忙,我问他要了两百万,分你一半?给我个账号,我转给你。”苏凉不敢说的太多,哪怕是张诚。
  钱财不外露,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张诚愣了一下:“这么多?”
  “对他们来说,可不多。两百万都不够江晚晚身上那条裙子的钱,你太小看他们这些有钱人了。”苏凉说道,“要不然,他们还能去做慈善?”
  张诚沉默了片刻,又说:“别给我了,你知道的,我手里留不住钱,等用到的时候,我会问你要。”
  苏凉叹口气,也不好再说什么。
  周一晨会的时候,苏凉就察觉到项目组的气氛不大对劲。
  张天成照旧叮嘱了一下日常工作,总结了一下项目进度,不过十五分钟的早会,他中间接了五六个电话,每次回来脸上的愁容就多一分,然后就匆匆散会了。
  苏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继续整理报表。
  张天成的办公室就在苏凉右手边,门没有关,张天成也没在意,他正忙着打电话,一个接一个,声音有些焦急,分贝也就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
  苏凉听了十来分钟,大概就明白了——资金出了问题。
  其实她不太懂,这个项目大佬云集,不管是国家立项,还是私人委托,都不应该是随随便便决定下来的。而既然已经开始了,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怎么会资金出现问题呢?
  苏凉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想了,老老实实先去干自己的活儿。
  张天成这一天忙得脚不沾地,打完电话就急匆匆走人了。
  过了两天,苏凉才有机会跟张天成说上话:“主任,咱们的项目,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张天成愁的不行,一边吃饭一边叹气:“这事儿怪我,就不应该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苏凉耐心听着,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这个生物晶体材料研发的项目其实是个长期项目,但是分为三个阶段,苏凉在的这第一年,就是第一阶段,是应投资商要求,研发一种新型的生物功能性晶体材料,用于制造人工关节;后续的二三阶段,才是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
  而原先的投资商也答应,在完成人工关节新材料的研发之后,会继续给予后续的资金支持,直到项目全部完成。当然,好处就是,他具有新材料专利的优先购买和使用权。
  苏凉恍然大悟,他们这个项目组何止是穷啊,这根本就是毫无分文,拿技术换投资。
  “立项的时候,没有拨款吗?”
  张天成叹气:“这是两年前一个项目的延续,国家很看好也很支持,但是,这个项目是在港城立项的,所长不愿意转给国家实验室,拉锯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确定由咱们研究所带头继续研究。但是没想到,项目一开始,港城财政就资金紧张,这不就——”
  苏凉听明白了,这么大一块肥肉,谁都不舍得松手,但是,穷啊……
  “投资商现在是个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苏凉:投资的机会来了!
  明景晏:问我了吗?
  第20章
  张天成说:“投资商是本市的富商闫良文,他是做房地产发家的,近两年开始涉及医疗器械行业,跟咱们就打交道多了些,这个项目也是因为他拍着胸脯打包票,所长才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但是前几天,本来差不多该给第二阶段的钱了,他突发脑溢血住院了,状态不大好,他几个儿子女儿为了家产都打起来了,哪还愿意给钱?”
  明白了……
  这种长期项目,一般都是按阶段给钱,毕竟后续研发费用究竟要花多少,谁也说不准。而且,投资商的手里也很难有超过一个亿的流动资金,一般都是一个项目套一个项目。毕竟又不是都像她,靠着大猪蹄子们发家致富。
  “咱们现在还要继续研发这个关节材料吗?”
  苏凉的意思是,对方不履行合约,其实他们也可以中止委托。
  张天成戳着碗里的饭叹气:“哪有那么容易?这个晶体排序三年前景晏就意外发现了,这几年他个人依然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研究,项目组成立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半成品了,只差一个机会去完善。现在放弃,不说损失多少钱的问题,再拖下去,这个项目就没意义了。你不做,迟早也会有别人去做。”
  这倒是。新型材料的问世和专利,也很讲究机缘。尤其是晶体材料,改变一个排序,很可能就是一种新材料,被发现是迟早的问题。
  张天成又继续说道:“而且,昨天晚上,小景就跟我说,差不多可以收尾了,只需要将全部资料准备完毕,申请专利就行了。你说,这时候还能放弃吗?”
  那肯定不行,煮熟的鸭子都到嘴边了,哪有拱手让给别人的道理?
  苏凉咬着勺子若有所思,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主任,这个项目,后续二三阶段全部完成的话,大概需要多少钱啊?”
  “前前后后,大概还得六千万吧,最多也不超过八千万,闫良文挺大方的,项目一备案就给打了五千万的款,其实预算本来是做了三千五百万的。”
  六千万……苏凉想了想自己银行卡里的数字,小心思难免跳跃起来。
  她只是个大四还没毕业的学生,对这一行的了解并不太多,本人也没什么商业天赋,不知道这个材料的盈利余地有多大,但是喻老师和明景晏这两个活招牌总不会出错。
  业界内,喻国明的研究成果,几乎可以说是整个新型材料行业的风向标,他的项目,几乎是一立项,就被各处争抢。而明景晏,是最近两年来的后起之秀,虽然他的专利还少,大概也就两三个,但却都是新的单晶材料的排序,这在晶体材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他才二十六岁。这样的人,他的潜力究竟有多大,谁又说的清楚?
  要不是港城一早就确立了投资商,恐怕也是个抢破头皮的大项目。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