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真正的大招!彻底傻眼 (第二更,求
  教一教你们,什么叫回文诗!
  王桓声音铿锵有力,虽然他并没有咆哮,却仿佛巨钟震得每一个人耳朵嗡嗡作响。
  每个人的目光全都注视在王桓的身上。
  他想干什么?!
  只听得王桓声音越来越洪亮:“我堂堂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何等璀璨,无数人究其一生,都无法研究透这些文化隗宝。而某些番外之人,学到了一些皮毛,就自以为有多么的厉害,想过来耀武扬威。我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人的勇气。请问是谁给你们的勇气?梁静茹吗?……不要问我梁静茹是谁,我也不知道。”
  “好吧,回到刚才的话题,不说其他,就说刚才的回文诗,你们真以为回文诗就是这么简单吗?那你们就错了,大错特错,现在我就来让你们开开眼界!”
  说完,王桓直接让主持人准备了笔墨纸砚。
  然后他站到了舞台中央,拿起毛笔开始书写。
  《春夏秋冬》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一次,因为王桓不是用粉笔写的,而是用毛笔。俊美飘逸的字体展现出来,瞬间赢得了满堂喝彩。哪怕是浅野这些人,都忍不住露出佩服的表情。
  “好字。”
  “不愧是书法大家。”
  “那当然,王桓现在的墨宝,几乎无价了。”
  “《兰亭集序》听说被一群书法家天天研究。”
  每个人目光首先被王桓的书法吸引,虽然王桓的书法现在才是专家水平,但是人的名树的影,哪怕他现在写的一堆狗屎,拿出去估计都能够卖出天价。
  并且根本不会有人质疑!
  谁敢质疑他的书法没有达到大师水平?《兰亭集序》在那摆着呢,你敢质疑的话,那你照着《兰亭集序》写一遍试试?写不出来就给我闭嘴。
  不过很快,大家就看向这首诗的内容。
  “九言诗?很少见啊。”
  “每一句诗点明一个季节,合起来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倒是一首不错的诗。”
  “没错,用词精巧,每个季节的特点跃然纸上。”
  “可是它和王桓说的回文诗有什么关系?”
  大家发现这首诗无论怎么读,似乎都不是回文诗。
  每个人眼里露出迷惑的表情,看向王桓。
  浅野此刻也不敢说话了,只是在一旁皱着眉头。他同样不明白这首诗到底有什么深意。
  王桓淡淡一笑,再次拿起一张宣纸开始写: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冬》……
  啪!
  不知道谁水杯摔倒了地上。
  但是没人管。
  所有人就这么瞪大着眼睛,心中泛起惊涛骇浪。
  这……
  浅野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嘴巴张得老大。
  大家心中同时泛起一个念头:这尼玛的还是人吗?
  我的天,眼前的这首诗,每一句拆开居然都是一首回文诗。
  春、夏、秋、冬……四首诗拆开,赫然变成了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古诗。
  更不可思议的,这四首回文诗,是先正着念,再倒着念!
  正者念是诗句,倒着念也是诗句。
  合起来,它同样是一首完整的诗!
  记者们:“卧槽!”
  浅野:“卧槽!”
  朴在天:“卧槽!”
  就连万希文都骂了一句:“卧槽!”
  回文诗居然还能这样玩,简直让他们开了眼界。
  大家觉得自己脑袋都快转不过来了,浅野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自己以前难道真的学了个假的华夏文化?这到底什么人啊,连这样的诗都能写出来。
  但王桓依然没有放笔,再次写了一句话:
  “诚意笃仁居心正明明德”
  这次,大家学聪明了。
  立即有人喊了出来:“对了,也是回文诗,是一首五言诗:诚意笃仁居,笃仁居心正,仁居心正明,心正明明德。”
  不少人立即鼓掌。
  更有人说道:“哈哈,乔兄这么快就领悟到了。”
  叫乔兄的人道:“过奖过奖,只要掌握了规则,估计大家都能够看出来。”
  没错,连浅野也看出来了。只是此刻浅野却有些不明白,这首回文诗,和王桓刚才写的几首回文诗似乎差距不小啊,莫非它还有其它的奥秘?
  他抬起头,刚好和王桓似笑非笑的眼神对视在一起。
  浅野心中一激灵。
  便听到王桓继续低下头开始书写:
  三言诗:诚意笃,意笃仁;居心正,明明德
  四言诗:诚意笃仁,仁居心正……
  五言诗:诚意笃仁居,笃仁居心正……
  六言诗:诚意笃仁居心……
  七言诗:诚意笃仁居心正……
  看到王桓所写的一首首诗,每个人觉得心都窒息了。
  回文诗还能这么写?
  又让王桓给玩出了新花样?
  特么的你脑袋到底怎么长的!
  短短十个字,居然能够拆成五首诗!
  无论怎么念都能够成诗,正着念,反着念,三个字一念,四个字一念……全都是诗!
  疯了!疯了!
  可是当大家还在震惊中的时候,王桓再次开口了:“帮我拿一幅大宣纸来!”
  所有人心骤然悬起。
  这家伙,又要搞什么?!
  很快,有人就根据王桓的要求拿来了一幅巨大的宣纸。
  王桓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骤然睁开眼,奋笔疾书。
  可是这次,任何人都不知道王桓写的什么东西。
  根本不是句子,也不是一段话,而是密密麻麻的单个文字。一个个文字从王桓的笔下印在宣纸上,看得人头晕目眩。
  “这是什么意思?”
  “肯定和回文诗有关,可是我看不懂。”
  “我也看不懂。”
  “好多文字,这已经几百字了吧?”
  “怎么还在写?要写到什么时候?”
  谁都没想到,这次王桓在宣纸上足足写了十几分钟,知道巨大的宣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他才停下来。
  看向一脸懵逼的众人。
  王桓淡淡一笑,开口道:“它叫《璇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