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京城千里之遥,一大家子人,路上走走停停,将近一个月,才抵达京城。
  正是四月中旬,南方早已暖和起来,处处春暖花开,柳絮纷飞,生机勃勃。
  周府在内城,入城门后还要走一个时辰,已近中午,才到家门口。
  “大姑娘,到了。”
  长福在外面低声提醒。
  季菀和季容都看向母亲,一个沉静一个忐忑。
  周氏抿了抿唇,让两个女儿先下车,然后将小儿子交给长女,自己最后才下去。周氏不想太引人注目,所以在入城后就让陆非离派来护送的那队侍卫回了安国公府,并表示安顿好后便去府上拜访道谢。
  她抬头望着门匾上太师府三个字,有短暂的恍惚失神。
  程氏已经带人出来迎接。
  二十五六岁的妇人,容貌姣好,穿一件白底兰花的素色褙子,底下是一条浅色的长裙,装扮得素雅,却气质脱俗,自有一股子大家风范。她身后跟着一个穿水红色褙子的女子,看起来要年轻些,容貌气质却比程氏略逊一筹。
  这应该是大房中排行老二的庶老爷的妻子林氏。
  程氏上前两步,面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姐姐可回来了,近来朝中有事,老爷他们都还没回来。快,随我进去。”随即目光落在季菀姐弟身上,“这就是菀姐儿容姐儿和珩哥儿吧,来来来,都别在外头站着了,进屋说话。”
  周氏离开的时候,程氏还没入门,但在闺阁之时,也是听说过的。又知自家老爷十分敬重这个长姐,态度自是热切非常。拉着周氏的手一边走一边关切道:“姐姐一路舟车劳顿,定然甚是辛苦。你以前的闺阁,我早已着人收拾出来,菀姐儿他们几个住的院子我也安排好了,用过午膳后,就带你们过去。”
  周氏含笑道:“有劳夫人了。这次回京,多余的粗使婆子都卖了,剩下这些,都是我和阿菀他们几个贴身丫鬟婆子,年纪小的几个,若有不懂规矩的地方,还请夫人多多包涵。”
  她未以长姐自居,言语温和却疏离。
  周家姐妹十几年前的恩怨,小辈们以及二房的林氏都不太清楚。程氏却是听自家老爷说过的,作为女人,更能理解周氏的委屈。听了她这话,便轻轻一叹。
  “长姐说这话便是见外了。这些年长姐流落在外,老爷甚是挂心,如今好容易回来了,咱们一家得以重逢,这是天大的喜事。呆会儿祖父他们回来,定是欢喜非常。”
  林氏略后一步跟着,没插嘴。
  季菀等人作为小辈,都走在后面,听着这位三舅母,不,大房这一支因子女少,分家后便合并了排行,男女并未分开称呼。母亲已被划出族谱。舅舅周长儒,便在家排行老二,她该称程氏为二舅母。
  瞧着二舅母这话倒是真心,不似做伪。如今周府又是二舅母当家,那应是不会为难母亲的。
  一行人说着便来到了后院。
  程氏原本安排自己身边的得力嬷嬷将周氏母子带回来的那些个下人先去新居里安顿行李,周氏却道:“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实在狼狈,不若先行洗漱,再用膳。”
  “是我忽略了。”
  程氏说着,立即吩咐了下去,然后亲自带周氏去她原先的闺阁,琼苑。
  而季菀几个住的地方,就在隔壁单独劈出来的小院子。
  程氏想着她们母女几个应是有话要说,就没有打扰,带着人先走了。
  “娘,周府好大啊,比咱们在登县的宅子大了好多。”
  季容想起一路走来见到的那些楼台亭阁,错落建筑,只觉得眼花缭乱。
  周府是七进院落,当然大。
  原先没分家的时候,府里人多,却仍有空余。分家后,更是空出了好些个院子。
  周氏看着自己从前住过的地方,十多年了,这里还是没有变,窗台柜子,连那扇琉璃屏风,都未曾移动分毫。
  她一时之间有些感触,而后将仆人们全都叫来,开始训话。
  “你们都是跟着我从登县来的,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但你们要记住,这里是周府,当朝太师的府邸,清贵名门,规矩比在登县的周家要严苛多了。你们切要谨记,少说话,多做事。”
  “是。”
  以孔妈妈为首,众人齐声应道。
  周氏点点头,“不过你们不用担心,咱们在这里住不了多久,少则一月,多则三月,我们还是要搬出去的。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太师府的下人,就高人一等。”
  众人又齐声应道:“是。”
  “都下去吧。”
  遣散了众仆后,周氏又开始教导自己的三个孩子,“我已被逐出府,所以你们都不可以府中主子自居,称呼上,尤其注意。”
  季菀为长,当即道:“娘,您放心吧,我晓得的。”
  季容素来都以姐姐为典范,也跟着点头。季珩还没弄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只知道刚才进来的,见到的那些人都不认识。他有点怕,一脸茫然的看着母亲和两个姐姐。
  周氏弯下腰来,对小儿子道:“阿珩乖,等吃过饭后,咱们要见长辈,到时候你就跟着姐姐一起叫人,知道了吗?”
  季珩乖巧点头。
  “好。”
  周氏摸摸他的头,“去沐浴吧更衣吧,”
  等娘四个收拾完毕后,已是两刻钟后。门外的丫鬟进来禀报,“姑奶奶,二夫人那边已备好了午膳,请您和表姑娘表少爷移步过去用膳。”
  周氏颔首,带着几个孩子去了程氏的院子。
  三夫人林氏以及府里的姑娘少爷们,也都在。一个个的都站在母亲身边。一见几人走进来,孩子们立即齐声唤道:“大姑姑好。”
  周氏脚步一顿。
  第105章 改嫁?(二更)
  大富人家规矩多,这一点从吃饭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有丫鬟伺候,先是用净水漱口,吐进盂盆里。随后净手,再用干帕子擦干净水。
  这些,其实周氏也是提前教过几个孩子的。所以季菀在丫鬟端来水和盂盆的时候,并未有半分露怯和失措。
  因为孩子多,所以席开两桌。
  程氏、林氏、周氏以及季菀等人坐一桌,周府里的姑娘少爷们坐另一桌。在此之前,程氏已对周氏一家介绍了府里的人口关系。二房的,三房的,嫡出的,庶出的。
  季菀在一边,都记下了。
  世家教养出来的孩子,自小气度就不一般,哪怕是庶出,也比寻常人家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一举一动,都贵气逼人。
  不说别的,三房二姑娘六岁的桐姐儿脖子上戴的那枚浅白色的玉坠,便不下百两银子。
  据说这位庶出姑娘的生母,很得三老爷宠爱,一连生了三个孩子。除了二姑娘,还生了二少爷和小少爷。
  无怪乎这桐姐儿如此高调。
  哦对了,她是三老爷的庶长女。
  正妻林氏入门九年,只有一个嫡子二少爷,今年八岁。比程氏所出的嫡长子韫哥儿小五个月。
  季菀听长福说过,庶出的三老爷,虽比不上自己的嫡亲兄长成器,却也是天子门生。因是世家出身,所以未曾外放,而是直接在礼部任了主事之职。
  按理说,这会儿早该回府了才是。
  莫非朝中有大事?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
  直到晚上,季菀才知道,原来陛下打算要册封太子了,礼部几乎是倾巢而动,连周老太师,都留在了宫里。
  这是将近黄昏之时,老太爷,也就是周氏的父亲,当朝首辅周言和周长儒回来的时候说的。
  季菀也终于见到了母亲口中的二舅舅和祖父。
  周言还不到五十,瞧着还是壮年,五官略显柔和,为官多年的威严却透过眉眼传递出来,令人不敢小觑。
  周长儒未至而立,清秀俊朗,眉目和周氏有几分相似,都是随了其父。
  季菀带着弟弟妹妹跪在蒲团上,叫祖父和舅舅。
  周氏的名字已从族谱除名,所以她们一家是以周氏分支的身份住进周府的。相当于周氏与周长儒明面上的关系是堂姐弟,是周言的侄女儿。外嫁丧夫,族亲不容,无奈投靠周府。
  当年,周老太师将这个孙女逐出家门的时候,本就是这样安排的。送她离京城远的旁支族系,也避免谣言的重创,等风头过去了再给她寻个人家嫁了。那一支子息艰难,夫妻俩年近半百还未有孩子,将周氏送过去正好。
  等二老百年后,京城本家再派人将她接回来。
  然而当年周家分支也出了些事儿,避免周氏受到连累,就连夜将她暂时送走。等风平浪静,再接她回去。谁知道彼时心如死灰不愿再过寄人篱下的日子,求着奶娘带她去了延城。
  从小金尊玉贵的世家千金,未曾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困苦,身上连买宅子的钱都不够,只好去了义村。等周家分支那边解决了麻烦,她已经下嫁给了季青。
  这下麻烦了。
  他们赶紧去信京城告知周老太师父子。
  老太师知道嫡长孙女竟未经父母同意就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气得直接让族中子弟不许再管自甘堕落的周氏,任由她在那个小山村里自生自灭。
  周言也不敢在这个当头为女儿求情,以免更加激怒父亲。
  老太师是恨的,恨那对母女歹毒害了嫡长孙女,也恨嫡长孙女太过愚蠢,竟被人算计至此。再加上她竟不听家里的安排去周家分支安安分分的呆着,却非要自降身份与农夫为妻。
  这着实让老太师气得不轻,怒火中烧之下才下了那个命令,事后多少有些悔意。但他毕竟是长辈,总不能低头给忤逆自己的晚辈道歉,便没松口。想着等孙女挨不过苦日子,主动求助娘家,他就可顺理成章的接她回来了。
  谁知道周氏脾气也倔强,深觉自己被家族抛弃,即便死了丈夫,也不愿写信给娘家求得一个安宁之所。
  周言知道自己的老父亲嘴硬心软,就给儿子透露了些消息,让儿子去接长女回来,也算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如若不然,吏部十几年前的卷宗,能让刚上任的周长儒这般快速的就翻出来?
  离京后入义村前的这段历史,周氏从未对子女们说过。
  这次弟弟派人来接她,她也隐约能猜到父亲和祖父的苦心。当她对着父亲却叫‘大伯’的时候,父女俩心里都是难以言喻的酸楚。
  周言看着离家多年的长女,未从她身上看见历经世事磨折的风霜和凄楚,但眼神早已不再清澈纯净,而是多了一抹苍凉。
  再看看跪着的几个外孙,神情不自觉的柔和下来。
  “起来吧。”
  季菀姐弟三人站起来,乖顺的站到母亲的身边,听长辈发话。
  周言打量着几个孩子。
  大外孙女美丽沉静,肖似其母却明显坚毅沉稳,不似女儿那般柔弱。次外孙女小一些,有些微的紧张和怯懦。小外孙则单纯可爱,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他,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欢喜。
  周言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对着他招了招手。
  “珩哥儿,过来。”
  季珩没立即过去,而是抬头看向母亲。
  周氏对他点点头,他便迈着小短腿走到周言面前。
  周言问他,“珩哥儿几岁了?可有读过书?”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