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夏晓兰从前对涛涛可没有这么耐心,这孩子是李凤梅的命根子,夏晓兰善待涛涛,当妈的怎么会不喜欢?
一时间,全家的气氛都很松快。
夏晓兰觉得这日子是有奔头的,离开大河村的决定根本没错!
第14章 鸡蛋西施
大棒骨熬汤炖的萝卜。
骨肉上的肉炖化了,汤是奶白色的,萝卜炖的软软的,也没有老筋。
连汤带菜浇在米饭上,连6岁的涛涛都能吃一大碗,何况是大人。夏晓兰坚持加个了炒鸭蛋,刘勇说是她做生意的老本,让她下不为例。
夏晓兰想,直接给生活费不太好,她只能自己补贴下舅舅家的餐桌了,总不能真的白吃白喝。
地里现割的嫩韭菜炒野鸭蛋,韭菜的气味盖住了野鸭蛋的腥气。
“照晓兰说的办法,搅蛋液的时候放了点醋,炒出来果然又嫩又松软,赶上鸡蛋的口感了。”
李凤梅夸一句,刘芬就高兴。
都说夏晓兰不顶事儿,眼睛里没活,又长得不安于室。刘芬从来没有放弃过女儿,现在果然是变懂事了,她怎能不欣喜高兴?
夏晓兰也觉得舅舅家的伙食挺不错。
她在后世当然吃过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想想83年农村地区的普遍生活水平,刘勇的伙食标准已经很高了。这和刘勇现在能赚钱有关,还有他满心愿意照顾夏晓兰母女的关系。
吃了下午饭,刘勇又跑出去干田里的活。
这下连李凤梅也一块儿下田,刘芬想去,刘勇让她在家里多编点草篓子。
“晓兰赚钱的时机就这两天,你可别耽误她正事。”
夏晓兰拿那辆28大杠的新自行车重温下车技。她上辈子没有长辈可以依靠,上学靠的是好心人赞助,出社会靠的是自己奋斗,大冬天骑着自行车跑业务,几十公里路也很轻松。后来职位往上跳,外地出差的费用全报销,还给她配了小车……再后来就自己买了车。这种老式自行车,她有小20年没摸过了。
开始不熟练,后来就越气越顺畅。
涛涛眼巴巴看着,可6岁实在太小了,夏晓兰只能把他放后座,让小屁孩儿抱着她腰,她骑车载着他在村子里玩。路上被一个眼熟的妇人叫住:
“晓兰,听我家大丫说你要收鸡蛋,是啥价钱?”
夏晓兰跳下车来叫人:
“婶子,我是在收鸡蛋,这不看农忙了大家的鸡蛋都没空拿去县城卖,天气大坏的快,我就收起来再卖到县城去。当然,我也要赚点辛苦钱,您看一个鸡蛋1毛2分钱行不行?”
妇人夫家姓陈,排行老四,都叫她陈四婶。
陈四婶闻言皱了皱眉,“我听说县城能卖1毛5分钱一个……”
夏晓兰笑嘻嘻解释,“县城的鸡蛋价格随时都在变化,不瞒您说,有时1毛5分,有时还要便宜点。万一卖不掉,路上磕坏了,我收太多鸡蛋也担着风险。
伸手不打笑脸人,做生意哪能往亏本的方向奔?路上有耗损,再说七井村离县城也远着呢,平时跑一趟没关系,农忙时一来二去就要耽误半天功夫,哪个有这时间!
“卖你了,我回家拿鸡蛋去。”
谁家不养两只下蛋的母鸡,油盐酱醋的钱全靠鸡蛋呢。夏天多草籽和小虫,母鸡们吃的肥肥的,两只鸡半个月下的蛋能超20个。陈四婶给夏晓兰拿来了二十多个蛋,钱是现结的,她把鸡蛋卖给夏晓兰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村子,夏晓兰的鸡蛋生意至此开张。
刘芬不由加快了编草篓的动作。
夏晓兰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把七井村的鸡蛋都收了,连隔壁的村的也往刘家送蛋。
她的本钱只有七十几块,鸡蛋收了快400个,野鸭蛋也有200个,怎么样也要留点活钱在身上,夏晓兰暂时收手。
刘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鸡蛋、鸭蛋堆在一起。
箩筐里放满了,看上去挺震撼。
刘芬十分担心,怕这些鸡蛋卖不出去,到时候全家人也吃不完啊。再说,这年月谁家奢侈到花几十块买鸡蛋吃?抵得上城镇职工一个多月的工资了!
“我明天先带200个鸡蛋和100个野鸭蛋去城里。”
安庆县要没有两个大厂,夏晓兰是不敢收这么多蛋的。
两个大厂的职工上千人,300个蛋很容易消化掉,前提是她能找到合适的门路。一直靠零售效率很低,夏晓兰琢磨着找到更好的销售渠道……官方的鸡蛋虽然才1.2元一斤,可供货严重不足。一些单位的后勤部门也不是都能买到低价蛋的,这里面的门道值得试一试。
大晚上的,连李凤梅都帮忙编草篓子,又是把干稻草剪短节,还在空隙里塞满糠皮,总算是增加了运输途中的稳固性。
涛涛激动的不睡觉,等着夏晓兰带他进城。
可注定要让小屁孩儿失望,夏晓兰母女凌晨5点就出发了。
两个人更有安全性,谁让夏晓兰长得太好看,刘芬不放心,刘勇也不放心。
骑着自行车,大大缩短了进城的时间,到了上次卖鸭蛋的地方,天色才大亮。今天的农机厂外面的小市场极为萧条,老乡们忙着地里的活儿,都没空来县城卖东西了。
夏晓兰刚刚停好车,就被之前的老熟客给认出来。
她长得扎眼,做事爽利,和她打过一次交道的人都忘不了。
“哟,你这是又来卖蛋?”
“婶子,您今天还买蛋吗,有鸡蛋!”
“前两天买的鸭蛋还没吃完呢。”
夏晓兰没放过潜在顾客,“鸭蛋做皮蛋和咸鸭蛋挺好吃,要说蒸煮和炒,还是要鸡蛋。”
她掀开自己的背篓,一个个鸡蛋整整齐齐排着,好像在说来吃我,大婶不由咽了咽口水。她的确把上次买的野鸭蛋泡了咸蛋,要不再买几个鸡蛋?
夏晓兰看出来她动心了。
“鸡蛋 我是卖一毛五一个的,您是熟客,给您算一毛四吧。野鸭蛋还是前两天的卖法。”
国营的店,鸡蛋是1.2元/斤,看鸡蛋个头大小,一斤鸡蛋就8-10个。是比夏晓兰卖的便宜,可也要有货源充足才行,平价蛋不好买!
这大婶没抗住夏晓兰的游说,最终买了10个蛋。
等上班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陆续出现了,夏晓兰的生意才好起来。她落落大方的站在那里,靠着那张脸也要惹来别人多看两眼,多看两眼她就问人买鸡蛋吗?一点也不想那些来卖东西的老乡,总是偷偷摸摸的,好像在做贼。
趁着农机厂工人上班的时间里,夏晓兰将带来的蛋卖的差不多了。
“您看,其实也挺安全的,明天我就自己进城。”
家里得留一个人收鸡蛋,总不好一直麻烦夏晓兰舅妈,人家也有自己的活儿。七井村附近的鸡蛋收完了,还得去别的地方,两个人一起来县城耽误了一个劳动力。
刘芬嘴笨,夏晓兰劝人家买东西的话她是说不出口的,跑县城的只能是夏晓兰。
上午9点过,夏晓兰才把所有蛋卖完,她准备明天换到肉联厂外面去。揣了许多毛票没数,不过按照她那买价,今天肯定是赚钱了的。尽管再小心,还是压碎了几个鸡蛋,这些耗损无法避免。
抢收稻谷的农忙来了,夏晓兰倒卖鸡蛋的生意也展开的如火如荼,有人称她是“鸡蛋西施”,顶着这名声,夏晓兰就被有心人给盯上了!
第15章 被流氓盯上了!
背靠着亲舅舅,夏晓兰母女的日子过得挺滋润。
特别是农忙来临,农村家家抢收粮食,夏家人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还真没有空来七井村找夏晓兰母女的麻烦。夏晓兰往城里倒腾鸡蛋,没两天生意就顺手了,她说话爽利,长得又顶好看,做生意有原则,但在原则范围里又极大方——农机厂和肉联厂的工人们都知道,这几天厂外面多了个鸡蛋西施,卖的鸡蛋很新鲜。
开始每天跑一趟安庆县,不过2天,她就卖了快2000个蛋。虽然每天骑着车不停的奔走在乡下和县城很辛苦,但她的辛苦是卓有成效的,平均一天能赚10块左右。本钱少,又没有人脉,夏晓兰有一肚子赚钱的想法也只能慢慢来,每天赚这点钱她是不嫌多,刘芬却很满意的。
到了晚上,夏晓兰回到家,母女俩清点一天的收入。布兜里的钱倒在桌上,大部分都是零散的毛票,一元的、五角的……最小的是分票,夏晓兰发誓上辈子见过的以“分”为面值的纸币,加起来都没有这几天多!
刘芬将所有钱整理好,只觉得像做梦一样:
“钱真的有这么好赚,别人就不知道吗?”
刘芬的问题好啊,证明她开始思考了。
夏晓兰就笑:“知道能赚钱,这生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80年代当然遍地都是机遇,可也没有人人都变成亿万富翁。机遇来了,得有胆识,还得有运气!就像夏晓兰这生意,七井村肯定也有人看得眼热,一来田里的粮食等着人去收,他们腾不出人手,二来有人手的,必须要有夏晓兰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做生意本来就有赚有赔,倒卖鸡蛋这种生意不仅辛苦,风险也是很大的。鸡蛋卖不出去怎么办?鸡蛋路上全摔了怎么办?近百元的本钱,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
夏晓兰就算亏了,了不起重新来过,她曾经能混上跨国公司高管的职位,这一点点小失败根本打击不到她。
可对83年的农村人来说,近百元的亏本,那是大半年才能攒到的钱,说没就没了,家底不厚的又能经得起几次赔本呢?
夏晓兰将钱收起来,“鸡蛋这生意再过几天也不好做了,我不是让舅舅帮忙收鳝鱼吗?我想拿到省城去试试。”
刘家的稻田里,都能轻轻松松弄几十斤泥鳅、鲫鱼和黄鳝,乡下还真不缺它们。
泥鳅做不好有股土腥味。
稻田里养的鲫鱼也就后世被捧的厉害,现在的人谁要吃它?耗油、刺多、肉少……它都排不到‘四大家鱼'里,可见这玩意儿有多么不受欢迎了。而且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常用“过江之鲫”,想象一下鲫鱼的数量有多少!
黄鳝就不一样了,它是大补之物,不管啥时候都卖的上价。
就算眼下,也快赶上猪肉价了,不过在安庆县也不好卖,除非拿去省城。
鲫鱼泥鳅卖的便宜,夏晓兰懒得折腾,就让刘勇告诉下七井村的人,她除了收鸡蛋,黄鳝也要收的。不过大家现在忙着收割稻谷,除了小孩子零散拿过几斤来卖,并没有大额的生意。她也不急,黄鳝一直能抓到10月份呢。
就算别人嫌弃的鲫鱼和泥鳅,夏晓兰也有吃法。
夏晓兰的厨艺一般般,可她见识多呀,为了招待客户,南北菜系她哪个没吃过?
刘勇之前弄回家的泥鳅、鲫鱼都吐干净了泥沙,锅里滴点菜油,把鲫鱼小火煎到两面金黄,加水一直小火炖。鱼肉都炖烂到汤里,也就费点功夫的事,夏晓兰让家里每个人都喝鱼汤。她重点照顾的就是刘芬和涛涛,刘芬瘦的像非洲难民,涛涛不多补钙,以后身高随着刘家人就悲剧了。
泥鳅用辣椒酱烧,加点豆腐,起锅时放点蒜苗。
刘家这伙食安排的很好,舅妈刘凤梅对夏晓兰是满意极了。
不过这两天刘芬不能陪夏晓兰进城,母女俩在这里住着,总不会让刘勇两口子下田收稻谷,刘芬也是要去帮忙的。
“你一个人去县城,可要注意点。”
夏晓兰出门前,刘芬也要下田割稻谷了,趁着太阳没出来将稻谷杆割到,还得给稻谷脱粒,现在没有机械操作,都得靠人工。
“我知道了,妈!您也别太累。”
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往县城去,她这几天把两个厂子的鸡蛋市场份额都快填满了,不可能天天都有人买那么多鸡蛋。一次运400多个鸡蛋,一天跑两趟安庆县,今天第二次来卖蛋时,在农机厂守了很久还剩一百来个鸡蛋。
夏晓兰就想换一个地方。
她一般是不抄近路的,今天卖蛋耽搁的久一点,她就从一条小巷子里骑车穿过。
她却不知道,在县城卖了几天蛋,“鸡蛋西施”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长得漂亮,每天还带着卖鸡蛋的现金,有人就琢磨着对夏晓兰下手。
夏晓兰是有点得意忘形,毕竟她那大剪刀揣身上好几天,也没遇到过流氓。
巷子那一边就是大马路口子,她使劲蹬着自行车踏板,车子的箩筐却被人抓住:
lt;/divgt;
lt;/divgt;
一时间,全家的气氛都很松快。
夏晓兰觉得这日子是有奔头的,离开大河村的决定根本没错!
第14章 鸡蛋西施
大棒骨熬汤炖的萝卜。
骨肉上的肉炖化了,汤是奶白色的,萝卜炖的软软的,也没有老筋。
连汤带菜浇在米饭上,连6岁的涛涛都能吃一大碗,何况是大人。夏晓兰坚持加个了炒鸭蛋,刘勇说是她做生意的老本,让她下不为例。
夏晓兰想,直接给生活费不太好,她只能自己补贴下舅舅家的餐桌了,总不能真的白吃白喝。
地里现割的嫩韭菜炒野鸭蛋,韭菜的气味盖住了野鸭蛋的腥气。
“照晓兰说的办法,搅蛋液的时候放了点醋,炒出来果然又嫩又松软,赶上鸡蛋的口感了。”
李凤梅夸一句,刘芬就高兴。
都说夏晓兰不顶事儿,眼睛里没活,又长得不安于室。刘芬从来没有放弃过女儿,现在果然是变懂事了,她怎能不欣喜高兴?
夏晓兰也觉得舅舅家的伙食挺不错。
她在后世当然吃过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想想83年农村地区的普遍生活水平,刘勇的伙食标准已经很高了。这和刘勇现在能赚钱有关,还有他满心愿意照顾夏晓兰母女的关系。
吃了下午饭,刘勇又跑出去干田里的活。
这下连李凤梅也一块儿下田,刘芬想去,刘勇让她在家里多编点草篓子。
“晓兰赚钱的时机就这两天,你可别耽误她正事。”
夏晓兰拿那辆28大杠的新自行车重温下车技。她上辈子没有长辈可以依靠,上学靠的是好心人赞助,出社会靠的是自己奋斗,大冬天骑着自行车跑业务,几十公里路也很轻松。后来职位往上跳,外地出差的费用全报销,还给她配了小车……再后来就自己买了车。这种老式自行车,她有小20年没摸过了。
开始不熟练,后来就越气越顺畅。
涛涛眼巴巴看着,可6岁实在太小了,夏晓兰只能把他放后座,让小屁孩儿抱着她腰,她骑车载着他在村子里玩。路上被一个眼熟的妇人叫住:
“晓兰,听我家大丫说你要收鸡蛋,是啥价钱?”
夏晓兰跳下车来叫人:
“婶子,我是在收鸡蛋,这不看农忙了大家的鸡蛋都没空拿去县城卖,天气大坏的快,我就收起来再卖到县城去。当然,我也要赚点辛苦钱,您看一个鸡蛋1毛2分钱行不行?”
妇人夫家姓陈,排行老四,都叫她陈四婶。
陈四婶闻言皱了皱眉,“我听说县城能卖1毛5分钱一个……”
夏晓兰笑嘻嘻解释,“县城的鸡蛋价格随时都在变化,不瞒您说,有时1毛5分,有时还要便宜点。万一卖不掉,路上磕坏了,我收太多鸡蛋也担着风险。
伸手不打笑脸人,做生意哪能往亏本的方向奔?路上有耗损,再说七井村离县城也远着呢,平时跑一趟没关系,农忙时一来二去就要耽误半天功夫,哪个有这时间!
“卖你了,我回家拿鸡蛋去。”
谁家不养两只下蛋的母鸡,油盐酱醋的钱全靠鸡蛋呢。夏天多草籽和小虫,母鸡们吃的肥肥的,两只鸡半个月下的蛋能超20个。陈四婶给夏晓兰拿来了二十多个蛋,钱是现结的,她把鸡蛋卖给夏晓兰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村子,夏晓兰的鸡蛋生意至此开张。
刘芬不由加快了编草篓的动作。
夏晓兰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把七井村的鸡蛋都收了,连隔壁的村的也往刘家送蛋。
她的本钱只有七十几块,鸡蛋收了快400个,野鸭蛋也有200个,怎么样也要留点活钱在身上,夏晓兰暂时收手。
刘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鸡蛋、鸭蛋堆在一起。
箩筐里放满了,看上去挺震撼。
刘芬十分担心,怕这些鸡蛋卖不出去,到时候全家人也吃不完啊。再说,这年月谁家奢侈到花几十块买鸡蛋吃?抵得上城镇职工一个多月的工资了!
“我明天先带200个鸡蛋和100个野鸭蛋去城里。”
安庆县要没有两个大厂,夏晓兰是不敢收这么多蛋的。
两个大厂的职工上千人,300个蛋很容易消化掉,前提是她能找到合适的门路。一直靠零售效率很低,夏晓兰琢磨着找到更好的销售渠道……官方的鸡蛋虽然才1.2元一斤,可供货严重不足。一些单位的后勤部门也不是都能买到低价蛋的,这里面的门道值得试一试。
大晚上的,连李凤梅都帮忙编草篓子,又是把干稻草剪短节,还在空隙里塞满糠皮,总算是增加了运输途中的稳固性。
涛涛激动的不睡觉,等着夏晓兰带他进城。
可注定要让小屁孩儿失望,夏晓兰母女凌晨5点就出发了。
两个人更有安全性,谁让夏晓兰长得太好看,刘芬不放心,刘勇也不放心。
骑着自行车,大大缩短了进城的时间,到了上次卖鸭蛋的地方,天色才大亮。今天的农机厂外面的小市场极为萧条,老乡们忙着地里的活儿,都没空来县城卖东西了。
夏晓兰刚刚停好车,就被之前的老熟客给认出来。
她长得扎眼,做事爽利,和她打过一次交道的人都忘不了。
“哟,你这是又来卖蛋?”
“婶子,您今天还买蛋吗,有鸡蛋!”
“前两天买的鸭蛋还没吃完呢。”
夏晓兰没放过潜在顾客,“鸭蛋做皮蛋和咸鸭蛋挺好吃,要说蒸煮和炒,还是要鸡蛋。”
她掀开自己的背篓,一个个鸡蛋整整齐齐排着,好像在说来吃我,大婶不由咽了咽口水。她的确把上次买的野鸭蛋泡了咸蛋,要不再买几个鸡蛋?
夏晓兰看出来她动心了。
“鸡蛋 我是卖一毛五一个的,您是熟客,给您算一毛四吧。野鸭蛋还是前两天的卖法。”
国营的店,鸡蛋是1.2元/斤,看鸡蛋个头大小,一斤鸡蛋就8-10个。是比夏晓兰卖的便宜,可也要有货源充足才行,平价蛋不好买!
这大婶没抗住夏晓兰的游说,最终买了10个蛋。
等上班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陆续出现了,夏晓兰的生意才好起来。她落落大方的站在那里,靠着那张脸也要惹来别人多看两眼,多看两眼她就问人买鸡蛋吗?一点也不想那些来卖东西的老乡,总是偷偷摸摸的,好像在做贼。
趁着农机厂工人上班的时间里,夏晓兰将带来的蛋卖的差不多了。
“您看,其实也挺安全的,明天我就自己进城。”
家里得留一个人收鸡蛋,总不好一直麻烦夏晓兰舅妈,人家也有自己的活儿。七井村附近的鸡蛋收完了,还得去别的地方,两个人一起来县城耽误了一个劳动力。
刘芬嘴笨,夏晓兰劝人家买东西的话她是说不出口的,跑县城的只能是夏晓兰。
上午9点过,夏晓兰才把所有蛋卖完,她准备明天换到肉联厂外面去。揣了许多毛票没数,不过按照她那买价,今天肯定是赚钱了的。尽管再小心,还是压碎了几个鸡蛋,这些耗损无法避免。
抢收稻谷的农忙来了,夏晓兰倒卖鸡蛋的生意也展开的如火如荼,有人称她是“鸡蛋西施”,顶着这名声,夏晓兰就被有心人给盯上了!
第15章 被流氓盯上了!
背靠着亲舅舅,夏晓兰母女的日子过得挺滋润。
特别是农忙来临,农村家家抢收粮食,夏家人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还真没有空来七井村找夏晓兰母女的麻烦。夏晓兰往城里倒腾鸡蛋,没两天生意就顺手了,她说话爽利,长得又顶好看,做生意有原则,但在原则范围里又极大方——农机厂和肉联厂的工人们都知道,这几天厂外面多了个鸡蛋西施,卖的鸡蛋很新鲜。
开始每天跑一趟安庆县,不过2天,她就卖了快2000个蛋。虽然每天骑着车不停的奔走在乡下和县城很辛苦,但她的辛苦是卓有成效的,平均一天能赚10块左右。本钱少,又没有人脉,夏晓兰有一肚子赚钱的想法也只能慢慢来,每天赚这点钱她是不嫌多,刘芬却很满意的。
到了晚上,夏晓兰回到家,母女俩清点一天的收入。布兜里的钱倒在桌上,大部分都是零散的毛票,一元的、五角的……最小的是分票,夏晓兰发誓上辈子见过的以“分”为面值的纸币,加起来都没有这几天多!
刘芬将所有钱整理好,只觉得像做梦一样:
“钱真的有这么好赚,别人就不知道吗?”
刘芬的问题好啊,证明她开始思考了。
夏晓兰就笑:“知道能赚钱,这生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80年代当然遍地都是机遇,可也没有人人都变成亿万富翁。机遇来了,得有胆识,还得有运气!就像夏晓兰这生意,七井村肯定也有人看得眼热,一来田里的粮食等着人去收,他们腾不出人手,二来有人手的,必须要有夏晓兰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做生意本来就有赚有赔,倒卖鸡蛋这种生意不仅辛苦,风险也是很大的。鸡蛋卖不出去怎么办?鸡蛋路上全摔了怎么办?近百元的本钱,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
夏晓兰就算亏了,了不起重新来过,她曾经能混上跨国公司高管的职位,这一点点小失败根本打击不到她。
可对83年的农村人来说,近百元的亏本,那是大半年才能攒到的钱,说没就没了,家底不厚的又能经得起几次赔本呢?
夏晓兰将钱收起来,“鸡蛋这生意再过几天也不好做了,我不是让舅舅帮忙收鳝鱼吗?我想拿到省城去试试。”
刘家的稻田里,都能轻轻松松弄几十斤泥鳅、鲫鱼和黄鳝,乡下还真不缺它们。
泥鳅做不好有股土腥味。
稻田里养的鲫鱼也就后世被捧的厉害,现在的人谁要吃它?耗油、刺多、肉少……它都排不到‘四大家鱼'里,可见这玩意儿有多么不受欢迎了。而且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常用“过江之鲫”,想象一下鲫鱼的数量有多少!
黄鳝就不一样了,它是大补之物,不管啥时候都卖的上价。
就算眼下,也快赶上猪肉价了,不过在安庆县也不好卖,除非拿去省城。
鲫鱼泥鳅卖的便宜,夏晓兰懒得折腾,就让刘勇告诉下七井村的人,她除了收鸡蛋,黄鳝也要收的。不过大家现在忙着收割稻谷,除了小孩子零散拿过几斤来卖,并没有大额的生意。她也不急,黄鳝一直能抓到10月份呢。
就算别人嫌弃的鲫鱼和泥鳅,夏晓兰也有吃法。
夏晓兰的厨艺一般般,可她见识多呀,为了招待客户,南北菜系她哪个没吃过?
刘勇之前弄回家的泥鳅、鲫鱼都吐干净了泥沙,锅里滴点菜油,把鲫鱼小火煎到两面金黄,加水一直小火炖。鱼肉都炖烂到汤里,也就费点功夫的事,夏晓兰让家里每个人都喝鱼汤。她重点照顾的就是刘芬和涛涛,刘芬瘦的像非洲难民,涛涛不多补钙,以后身高随着刘家人就悲剧了。
泥鳅用辣椒酱烧,加点豆腐,起锅时放点蒜苗。
刘家这伙食安排的很好,舅妈刘凤梅对夏晓兰是满意极了。
不过这两天刘芬不能陪夏晓兰进城,母女俩在这里住着,总不会让刘勇两口子下田收稻谷,刘芬也是要去帮忙的。
“你一个人去县城,可要注意点。”
夏晓兰出门前,刘芬也要下田割稻谷了,趁着太阳没出来将稻谷杆割到,还得给稻谷脱粒,现在没有机械操作,都得靠人工。
“我知道了,妈!您也别太累。”
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往县城去,她这几天把两个厂子的鸡蛋市场份额都快填满了,不可能天天都有人买那么多鸡蛋。一次运400多个鸡蛋,一天跑两趟安庆县,今天第二次来卖蛋时,在农机厂守了很久还剩一百来个鸡蛋。
夏晓兰就想换一个地方。
她一般是不抄近路的,今天卖蛋耽搁的久一点,她就从一条小巷子里骑车穿过。
她却不知道,在县城卖了几天蛋,“鸡蛋西施”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长得漂亮,每天还带着卖鸡蛋的现金,有人就琢磨着对夏晓兰下手。
夏晓兰是有点得意忘形,毕竟她那大剪刀揣身上好几天,也没遇到过流氓。
巷子那一边就是大马路口子,她使劲蹬着自行车踏板,车子的箩筐却被人抓住:
lt;/divgt;
lt;/divgt;